筑基第二课 心理学三大流派

2024-05-17 20:03

1. 筑基第二课 心理学三大流派

中原焦点团队李桂芳坚持分享第436+612天2022.01.17周一
  
 心理学的三大流派         
  
 学习任何学派,都要非常了解经典流派,因为后面的都是前面的分支或衍生,如此才能站得高。 (少林武当峨眉)   
  
 一、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是华生创立的,由斯金纳、班杜拉、托尔曼等发扬光大。   
  
 (一),先驱:桑代克和巴甫洛夫(诺贝尔生理学奖)    
  
  1,桑代克受詹姆士的指导和影响(詹姆士奠定了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基本思想基础)。尝试错误说,通过尝试,错误会越来越少,行动中做很多尝试才会有更多的影响,注重实践!是教育心理学创始人。
  
 创建了三大学习定律:①准备率,预习、预演,心理建设,有了心理准备会做的更好、会更好更快的适应。②练习律,练习多了就能更多掌握、能力是练出来的,感觉是泡出来的。③效果律(正向强化,但也不能给太多)。 
  
 2,巴甫洛夫, 1904年消化腺生理学研究获诺贝尔奖。
  
 (二),经典条件反射
  
 1,巴甫洛夫,
  
 经典条件反射:巴普洛夫用狗做实验,每次给狗喂食前摇铃铛,使铃铛和喂食之间建立起联结,这样狗听到铃铛,即使不喂食也会分泌唾液。厌恶疗法应用了经典条件反射的原理,比如戒酒,喝酒前先吃催吐的药,喝酒就跟呕吐联系在一起,喝酒就吐,产生条件反射。     
  
 泛化、分化、兴奋、抑制        
  
 ①泛化:从一开始对某一个东西有反应,到最后对其他东西都有反应。例如从讨厌同桌,变成讨厌全部同学、老师、学校。       
  
 分化:从全都行,变为只能某一个。比如几个月大的小孩子从谁都能抱变成只让妈妈抱。 
  
 兴奋抑制:神经性问题是由兴奋、抑制频繁发生导致的,保持平和心态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告诉你中奖1个亿,兴奋,又告诉你是假的,抑制,反复如此,就神经了。身体也是如此,一冷一热交替多了,就会感冒。        
  
 2,华生
  
 创建了行为主义。刺激—反应说(s-r)、环境决定论。我给你一个刺激,你就有反应,完全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孩子哭不要抱,以训练他独立入睡,所谓的延迟满足等等这些观点100年之前已经被否定,孩子需要更多的爱、关注、拥抱、抚触等,否则会出现非常多的“后遗症”。 越是早期,影响越深远。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有很深的道理在的!   
  
 华生(现代广告心理学的鼻祖,1930年,年薪是7万美金)继承了桑代克的研究方法。八卦一下华生经历,环境决定论。守好边界。知道自己想要期待的是什么。       
  
 (三),操作性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r-s,有了什么反应,就给予刺激。(自己摸索出来)
  
 斯金纳(的老鼠)斯金纳箱:箱子里有按钮,饥饿的老鼠在里面乱跑,不小心碰到按钮,食物掉落。慢慢偶尔的奖励越来愈多,它就知道了按钮的作用。这是自己摸索出来的。斯金纳认为大多数行为都是操作性条件反射,是被强化的结果。有机体有更多的主观能动性。我们这样做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可以继续这样做。(有效继续,无效改变)但在亲子教育中,总是无效继续,例如唠叨反复否定,如说你800遍了都不听。。其实却是在强化负向,强化问题。
  
 斯金纳提出了强化惩罚和消退        
  
 ①强化(为了使行为增加),正强化(给予想要的)和负强化(做的好了,撤掉不想要的、不好的);        
  
 ②惩罚(为了使行为减少)做的不好惩罚(给予不想要的);做的不好,把奖励(想要的)撤掉。在生活中可以惩罚,但事先需要商量好。多用强化,特别是正强化,比惩罚可能更好,因为关注什么,什么就会变多。如果实在过分,当然也要适度惩罚。        
  
 ③消退。对于不想要的东西不予理睬。比如孩子咬手指、尿裤子、挑食等好多行为,如果不是总管他的话,很快也就过去了。关注反而是强化,担心是诅咒。不关注是消退,家长自己忙起来,没有那么多闲工夫盯着孩子,孩子反而可能会好起来。要关注想要的、做到的。很多问题的出现是过于关注强化  
  
 (四),新行为主义:
  
 1,托尔曼提出中间变量,任何的变化与很多因素有关。所以咨询中不要很快的给予指导、建议,要更多地了解他们的情况。    
  
 2,班杜拉提出社会学习论,人是在社会活动中成长的。教育的极致是行为的影响。人是在社会中是通过与社会的互动学习的
  
 交互作用,人影响环境,环境影响人 
  
 自我调整:每个人可以自我调整,主观能动性。
  
 榜样作用,自己做好榜样,足够尊重,足够欣赏,别光在口头上讲道理,在行为上做到最重要。修自己是无止境的课题。        
  
 观察学习:不一定亲自感受,观察别人也能学习。作为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听别人的故事,得到学习。        
  
 华生的小罗伯特实验。这是心理学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个实验,也是备受争议的一个实验。       
  
 二、精神分析        
  
 创始人弗洛伊德。心理学史上最伟大的人物。犹太人。 马斯洛和德*沙泽尔也都是犹太人。犹太人是善于学习的民族。       
  
 1,心理结构理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冰山理论        
  
 意识是我们能意识到的部分;口误、笔误、梦话,都是潜意识在起作用,潜意识被意识到就不是潜意识了。前意识是通过想,能够想到的。        
  
 精神分析是深层心理学,是在潜意识层面做工作,帮助当事人。发明了一些方法,比如梦的解析,梦是通向潜意识的康庄大道。绘画、沙盘、催眠等都是在潜意识层面做工作。自由联想是精神分析常用的工作方法;荣格、阿德勒都曾是弗洛伊德的学生,后都离他而去了。
  
 荣格,分析心理学;阿德勒,个体心理学。       2,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本能的我,非常强大,力比多,有本我我们才能活下来。本我遵循快乐原则。吃、喝、拉、撒、睡,一切为了快乐。        
  
 超我(道德我、良心我)遵循道德原则。超我管着本我。        
  
 自我遵循现实原则,在超我和本我之间起调节作用。自我调节不好,超我、自我的矛盾不可调和,出现神经症。刘老师像是在说单口相声。   落地易懂。   
  
 3,性心理发展阶段(固着)。        
  
 ①口欲期0-1岁:满足吃,得到安全,没有得到很好的照料就会出现问题,烟瘾,酒瘾、贪吃、唠叨、表达欲望强都可能是口欲期没有被满足 
  
 
  
  
 ②肛欲期1-3岁:希望自己能够控制自己的大小便,从而对世界有更多的掌控感、成就感。这个时候家长要求过于严格,肛欲期容易不过。家长适时放手,让他有自我掌控感;        
  
 ③生殖器期,3-5、6岁:对生殖器有好感,对异性感兴趣,平和对待,不要有过激反应,过激反应才是伤害,不恰当的应对方式才是问题;    
  
 ④潜伏期,5、6-11、2岁:性的潜伏,更多跟同性玩,男同学开始欺负女同学,来引起关注;        
  
 ⑤生殖期,12岁以后:对异性感兴趣,青春期一直到成人。        
  
 大人要在相应的年龄适度关注,千万不要强化。给他们足够的空间,适度的放手,这样他会有更完善的人格。不然会成为妈宝男、妈宝女。养育的时候要适度放手。不要太精细。问题本身不是问题,过激反应才是问题。
  
 4,治疗原则:①中立,几乎每个学派都非常看重。②节制,不谈自己,不做太多自我暴露。
  
 ③匿名,更多把自己隐藏起来,一块白板、一面镜子,避免投射和移情,提供一个理想化的环境。精神分析的分析里边,咨询师说话很少,这是对咨询师的考验,憋住不说话才是最难的。难(传统的学派显得更冷漠)(起到的作用,跟潜意识连接,更多的自我联想之后,变化通常就会出现)。        
  
 5,治疗目标,通过自由联想和解释,将潜意识意识化,重组基本人格。例如,一位来访者每天多次洗右手,不知道为什么,通过精神分析。小时候,邻居家吃午饭,叔叔非常猥琐地摸她右手。后来因为年纪小就忘了。长大后,在公交车上,被猥琐男碰到了右手,这个潜意识就被激活了,开始强迫洗右手。这就是通过精神分析将潜意识被意识化了。        
  
 精神分析的时间可能很长,几年、几十年都有。曾经有著名咨询师说,他的一位来访者和他说,如果要结束咨询,请提前五年告诉我。   
  
 
  
  
 6,常见心理防御机制。(防御是一种自我保护)。        
  
 ①压抑:老板吵你,你压住火不发泄。       
  
 ②认同:认同更高位置人的观点。明星、专家说得对。        
  
 ③反向作用:明明吝啬,故意表现大方。明明喜欢,故意表现厌恶,故意找自己喜欢的人的茬。缺少啥掩饰啥。        
  
 ④移情:(反移情是咨询师卷入)。正移情(好的情感)、负移情(不好的情感);来访者将生活中对某人的情感转到咨询师身上。例如觉得咨询师像前男友一样善良、懂我。精神分析认为有移情意味着咨询真正的开始。        ⑤投射:他自己这么想的,却以为别人在怎么想;我以为的你以为。如,一男一女,互相注视。女的问你在想什么,男的说跟你想的一样,女的给男人一巴掌,说流氓!这就是投射。投射就是将自己的想法认为别人是这么想的。比如苏东坡和佛印的故事。        
  
 ⑥置换叫转移,被老板吵你会压抑自己,回家吵媳妇、孩子,踢猫效应;压抑,憋着,憋的时间长了也会出现问题;       
  
  ⑦合理化:让自己接受,自我安慰。比如公交车上,你确实累了,上来一个上年纪的人,你给自己找个能接受的借口,比如我今天太累了,他年纪不够大,很健康等等。        
  
 ⑧情感隔离:有点像否定。情感没有出来。比如孩子死了,依然像之前一样给孩子送饭,不是逃避,不是意识到不敢承认,而是像打了麻药,没有了情感反应。        
  
 ⑨退行:本来成年了,表现得却像孩子。比如大人钱包丢了,像孩子一样坐在地上打滚哭。退行是精神分析术语,情绪崩溃是状态的描述。        
  
 ⑩升华,把不好的行为变成对社会有用的。喜欢打架,去行侠仗义,或者去练拳,比赛,获得奖杯等。        
  
 三、人本主义。马斯洛和罗杰斯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        
  
 罗杰斯:来访者中心疗法        
  
 治疗的条件:①真诚一致、②无条件积极关注、③同感理解。非常重要,很难达到,做不好,做不到,说明做的还不够。一小步的行动加持续不断的练习!
  
 人本主义理论有着超级的影响力。后现代的心理学治疗原则基本上都受到罗杰斯治疗理论的影响。

筑基第二课 心理学三大流派

2. 筑基班第2课笔记——心理学三大流派

孙丽,持续分享第717天,2021年1月16日
  
 心理学三大流派
  
  
 ――行为主义:华生
  
  
 ――精神分析:弗洛伊德
  
  
 ――人本主义:马斯洛其他学派都是在这三代基本流派的基础上产生的。
  
  
 一、行为主义:(以研究动物为主,由研究动物延申到研究人)受机能主义的影响比较大。
  
  
 创始人:华生(环境决定论),现代广告心理学的鼻祖。
  
  
 先驱:桑代克受詹姆士(机能主义)指导;“尝试-错误”,试错,错误就越来越少,(引申:不断实践,不能准备好了再去做,追求完美是前进路上的绊脚石,没有对错,只有尝试,在试的过程中,很多的错误就没有了。)教育心理学创始人。
  
  
 学习定律:
  
  
 ――准备率:一个人做事情的时候,让他作一些准备。(引申:注意他的情绪、状态、他的感受。不求不帮;请先跟孩子商量好,否则来了效果也很差)
  
  
 ――练习率:练习多了,就有很多的掌握;足够多的练习,必须有大量的练习;想学会游泳,必须得不断下水。
  
  
 ――效果率:实验,让猫走迷藏;找到出口有好处。联系实际:想让孩子做更多的事情,做完之后能得到正向的强化,让孩子感觉好;让老公和孩子干活,让他感觉好。正向强化。(举例:反面举例,批评后不好的感觉)
  
  
 2、经典条件反射:定义:每次给狗喂食就摇铃,后来只摇铃狗就流口水。
  
  
 ――巴甫洛夫(生理学专家)
  
  
 泛化:从开始对某一个事物有反应,到后来对其他的事情都有反应,泛化是涉及到相关。(一般心理问题没有泛化;严重心理问题有泛化),举例泛化:和男友分手后,认为男人都不是好东西。爱屋及屋。
  
  
 分化:分开识别。
  
  
 兴奋、抵制:当一个人兴奋之后又抵制,就容易出问题。如:老公告诉你,中奖了,中了5000万,就很兴奋,然后老公又说彩票丢了,就抑制,人就疯了。身体一热一冷就容易感冒:兴奋和抵制交替出现,就不是好事。生活中保持平和、稳定的心态是很重要的。华生:受巴甫洛夫影响,同量继承桑代克的方法论,创建行为主义,提出SR。刺激反应说,环境决定论。
  
  
 SR:给你一个刺激,你就有一个反应。华生提出:不要抱哭的小孩子(这是错误的观点)。试验:一个小孩,一摸毛绒小免,华生就敲锣,孩子就惧怕,不人道的试验。经典的:是人为训练的。
  
  
 3、操作性条件反射:RS:你有了什么反应,我给你什么刺激。如:你考好了就给你奖励。主动的摸索,摸索之后得到的奖励
  
  
 ――桑代克  奠定理论基础
  
  
 ――斯金纳提出:强化、惩罚、消退实验:饥饿的老鼠认为生活中大多数的行动是操作性条件反射有效继续、无效改变。
  
  
 强化:分为正强化(做得好的给予奖励)和负强化(如果你做好了,撤掉不想要的)。强化是为了使行为增加。教育中更好地要用正强化。
  
  
 
  
  
 惩罚:是为了使行为减少。正惩罚(做得不好打你几巴掌),负惩罚(如果你做得不好,把奖励撤掉)。教育中可以惩罚吗?可以。
  
 
  
  
 消退:小孩咬手指甲,一咬家长就吵,这是被强化了。不好的行为,要靠消退。如果我们不太管的时候,也许就没有不好的行为了。家长保持平和的状态,可能很快就过去了。担心是诅咒。做为家长,要让自己忙起来,就没有太多时间去盯孩子。对于不想要行为不予以理睬。
  
 
  
  
 4、新行为主义:
  
 
  
  
 ――托尔曼:不太同意华生的理论。提出中间变量。认为年龄、性别特点等诸多因素都在影响着人的行为;指出人的行为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咨询中不能太快,慢慢了解情况。
  
 
  
  
 ――斯金纳:
  
 
  
  
 ――班杜拉:社会学习论,榜样的作用;教育的极致是行为的影响;交互作用:相互影响,可以成长自己,让家庭得以改变。观察学习:听别人的故事,思考自己的人生;咨询师:听别人的故事,成长我们自己。自我调整:每个人都是可以自我调整的。榜样作用:以身作则、作表率;行为上去做。修自己是永远的事情。斯金纳的老鼠,桑代克的猫,巴甫洛夫的狗
  
 
  
  
 二、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犹太人冰山理论:认为人的90%以上都是潜意识。
  
 
  
  
 1、心理结构理论:
  
 
  
  
 意识:我们能意识到的叫意识。
  
 
  
  
 前意识:通过想、回忆可以出来的。
  
 
  
  
 潜意识:不能意识到的。精神分析是在潜意识层面做工作。发明了一些方法:梦的解析。梦是通往潜意识的康庄大道。意向。
  
 
  
  
 自由联想: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2、人格结构理论:
  
 
  
  
 本我:本能的我,本能遵循快乐,吃喝睡;非常强大,因为有强大的本我,我们才能活下来;翻译成力比多;遵循快乐原则,一切是为了快乐原则。人不能完全本我,要适应社会。
  
 
  
  
 自我:自我调节本我和超我;中间来回协调;有时候本我赢,有时超我赢;自我调节不好了,本我和超我就打架,就得神经症了。人不能很好地符合现实情况了。
  
 
  
  
 超我:遵循道德原则;想管着本我;如:夏天,太热,本我要脱光衣服,超我说不行,人不能不穿衣服,不道德。本我太强的话就穿个裤衩出去。纠结的时候,自我就出现了。
  
 
  
  
 有趣例子:男人喜欢美女(本我)但是有超我管着他:你不能到处喜欢美女,你有老婆了。走在街上,遇到美女,本我想看;超我觉得不能看;自我调节:偷偷瞄几眼。
  
 
  
  
 3、性心理发展阶段:每个阶段,如果力比多分泌过多过少,都会出现问题。
  
 
  
  
 口欲期: 0-1岁。满足吃,通过吃得到安全。如果没有得到,就会出现一些问题,过度抽烟、吃零食,过度唠叨、表达欲太强。
  
 
  
  
 肛欲期:1-3岁。孩子希望自己能控制自己大小便,通过控制大小便,能有很多的掌控感;孩子大小便做得比较好的时候,家长给予表扬;如果使劲说孩子,会出现尿床;推广知识点:大人要管,但要温和,不要过度强化,孩子学会掌控自己的事情,拥有更健全的人格;家长适时放手,否则孩子会长成妈宝男;教育不要太精细。
  
 
  
  
 生殖器期:3-5、6岁。对生殖器比较感兴趣;妈妈,我从哪里来的?开始对异性感兴趣;面对孩子的问题,家长平和应对,不要过激反应,不要摸,不要脸,过激反应才是伤害;很多问题本身不是问题,过度反应才是问题。
  
 
  
  
 潜伏期:5、6――11、12岁。开始跟同性玩,对同性玩;小学生;男生合伙欺负女同学;对“性”的潜伏了;三八线生殖期:12岁以后。
  
 
  
  
 4、治疗原则:中立:节制:不谈自己;不进行太多自我暴露;节制自己想表达的欲望;匿名:完全把自己隐藏越来,避免投射和移情;呈现完全理想化的环境。在精分中,咨询师说的非常少,几乎不说话;显得比较冷漠;精分不共情,偏人本的才注重共情;
  
 
  
  
 5、治疗目标:通过自由联想、解释(技术)等将潜意识意识化,重组基本人格。举例:一小孩反复洗手,在邻居家吃饭,叔叔摸右手,事后就忘记了,后来在公交上被一男子摸右手,触发,反复洗手。
  
 
  
  
 6、常见以下防御机制:自动开启的,很多时候人没有这个意识;精分认为:移情才是咨询真正的开。
  
 
  
  
 压抑:老板吵了不敢反抗合理化: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解释。如:没让座,安慰自己是我自己今天太累或不舒服,自己就舒服了,自我安慰。
  
 
  
  
 情感隔离:否定。如:孩子突然死了,没有情感流露,情感没有出来,该怎么做饭、送饭都照常做。隔离是对自己的保护。不是意识不到,是没有感觉了。
  
 
  
  
 认同:更多地认同更高位置的人的观点。明星效应;专家说了。。。
  
 
  
  
 反向作用:明明喜欢一个人,却故意找荐;反方向,明明特小气,装得很大方。
  
 
  
  
 移情:来访者对生活中某个重要人物的情感,转移到咨询师身上。感觉咨询师很帅、很像原来的男朋友。正移情:把好的情感转移到咨询师身上。负移情:把不好的情感转移到咨询师身上。与移情对应的叫“反移情”:咨询师卷入了,咨询师对来访者转移了情感。
  
 
  
  
 投射:举例:一男一女,相互看,女问:你在想什么?男:跟你想的一样。女的把男的打一巴掌,是女的自己这么想的。我以为的你以为。
  
 
  
  
 退行:明明成年了,却表现得像个孩子一样。比如:丢东西后在街上大哭。
  
 
  
  
 升华:喜欢打架,去行侠 义;变成了对社会有利的行为。
  
 
  
  
 置换:老板吵你一顿,我们不敢吵老板,回家吵孩子吵爱人(踢猫效应)
  
 
  
  
 三、人本主义:
  
 
  
  
 马斯洛(5个需要层次理论),罗杰斯(来访者中心疗法)   
  
 
  
  
 1、治疗的三个条件:
  
 
  
  
 真诚一致
  
 
  
  
 无条件积极关注
  
 
  
  
 同感理解
  
 
  
  
 焦点疗法:偏人本,走的是人本取向。

3. [筑基课2]心理学的三大流派之行为主义

崔甜甜中原焦点网络初25+中25+讲13坚持分享第421天,累计共88次(27咨)
                                          
  一、行为主义:以研究动物为主,由研究动物延申到研究人,受机能主义的影响比较大。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能把他们训练成任何我想要的样子!
  
  (一)先驱 
  
  1.桑代克 :(Edward Lee Thorndike,1874年8月31日—1949年8月9日),美国科学院院士,出生于美国麻省,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
  
  (1)受詹姆士(机能主义)指导 ;“尝试-错误”,通过反复尝试错误而获得经验的,尝试多了,错误越来越少。这种学习的实质就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即“感应结”。因此学习即联结的形成与巩固。
  
  (2)学习定律 
  
  准备律 :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当某一刺激与某一反应准备联结时,给予联结就引起学习者的满意,反之就会引起烦恼。——一个人做事情的时候,让他作一些准备。(引申:注意他的情绪、状态、他的感受。不求不帮,来欢迎去不留。请先跟孩子商量好,否则来了效果也很差)。
  
  练习律 :是指一个学会了的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练习和使用越多,就越来越得到加强,反之会变弱。刺激—反应联结的应用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联结的失用(不练习)会导致联结的减弱或遗忘。——越练习学习效果越好,能力是练习出来的。
  
  效果律 :是指如果一个动作跟随着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导致满意后果的行为被加强,带来烦恼的行为则被削弱或淘汰。——给予孩子正向强化,效果更好(桑代克猫实验——让发情公猫走迷宫,在出口处放一只母猫,公猫的效率会很高)。
  
 (3)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创始人
  
  2.巴甫洛夫 
  
 巴甫洛夫受到当时的文学评论和自然科学倡导者皮萨列夫和俄罗斯生理学家塞切诺夫的启发从事科学事业,巴甫洛夫称塞切诺夫为“生理学之父”。
  
  (二)经典条件反射(S—R) 
  
  1.巴甫洛夫 
  
  (1)经典条件反射( 又称巴甫洛夫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
  
  (2)分化和泛化 
  
 分化: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某种刺激和与这种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反应的过程,称为刺激分化。
  
 泛化:当某一反应与某种刺激形成条件联系后,这一反应也会与其它类似的刺激形成某种程度的条件联系,这一过程称为泛化。
  
  (3)兴奋和抑制 
  
 兴奋:是指神经活动由静息状态或较弱的活动状态,转为活动的状态或较强的活动状态。
  
 抑制:是指神经活动由活动的状态或较强的活动状态,转为静息的状态或较弱的活动状态。
  
  2.华生 
  
 受巴甫洛夫影响,同时继承桑代克的方法论,创建行为主义,提出:S-R 
                                          
  (三)操作性条件反射(R—S) 
  
 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命名,是一种由刺激引起的行为改变。操作条件反射与经典条件反射不同,操作条件反射与自愿行为有关,而巴甫洛夫条件反射与非自愿行为有关。
  
  1.桑代克奠定理论基础 
  
  2.强化——使得行为增加 
  
 正强化:给予一种好刺激。为了建立一种适应性的行为模式,运用奖励的方式,使这种行为模式重复出现,并保持下来。例如企业对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职工颁发奖金。
  
 负强化:去掉一个坏刺激。为引发所希望的行为的出现而设立。例如企业不允许在工作时间打个人电话,一位员工有这种习惯,这种行为一出现就受到指责,但一旦他停止这种行为了,就应立即停止对他的指责。
  
  3.惩罚 
  
 正惩罚:施加一个坏刺激。这是当不适当的行为出现时,给予处罚的一种方法。
  
 负惩罚:去掉一个好刺激。这种惩罚比之正惩罚更为常用。当不适当的行为出现时,不再给予原有的奖励。
  
 教育的极致是行为的影响
  
  4.消退 :如果在一个已经通过条件化而增强的操作性活动发生之后,没有强化刺激物出现,它的力量就削弱。
  
 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当狗对铃声的条件作用建立以后,若使食物(US)不再伴随铃声(CS)出现,那么狗对铃声(CS)做出的唾液分泌反应(CR)就会越来越弱,直到最后消失。这一过程称为条件作用的消退。
  
  (四)新行为主义 
  
  1.托尔曼 :不太同意华生的理论。提出中间变量。认为年龄、性别特点等诸多因素都在影响着人的行为;指出人的行为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咨询中不能太快,慢慢了解情况。
  
  2.斯金纳 
  
  3.班杜拉 
  
 (1)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1925年-2021年7月28日),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阿尔伯特·班杜拉,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现任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约丹讲座教授。
  
  (2)学习理论 
  
  交互作用 :班杜拉对环境决定论和个人决定论提出了批判,并提出了自己的交互决定论,即强调在社会学习过程中行为、认知和环境三者的交互作用。
  
 环境决定论认为行为(B)是由作用于有机体的环境刺激(E)决定的,即B=f(E);个人决定论认为环境取决于个体如何对其发生作用,即E=f(B);班杜拉则认为行为、环境与个体的认知(P)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但他同时反驳了“单向的相互作用”即行为是个体变量与环境变量的函数,即B=f(P,E),认为行为本身是个体认知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种副产品,即B:f(P*E)。班杜拉指出,行为、个体(主要指认知和其他个人的因素)和环境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不能把某一个因素放在比其他因素重要的位置,尽管在有些情境中,某一个因索可能起支配作用。他把这种观点称为“交互决定论”。
  
  观察学习 :班杜拉认为儿童社会行为的习得主要是通过观察、模仿现实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来完成的。任何有机体观察学习的过程都是在个体、环境和行为三者相互作用下发生的,行为和环境是可以通过特定的组织而加以改变的,三者对于儿童行为塑造产生的影响取决于当时的环境和行为的性质。
  
 按照班杜拉的理解,对于有机体行为的强化方式有三种:一是直接强化,即对学习者作出的行为反应当场予以正或负的刺激;二是替代强化,指学习者通过观察其他人实施这种行为后所得到的结果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指向;三是自我强化,指儿童根据社会对他所传递的行为判断标准,结合个人的理解对自己的行为表现进行正或负的强化。自我强化参照的是自己的期望和目标。
  
  自我调整 :杜拉认为自我调节是个人的内在强化过程,是个体通过将自己对行为的计划和预期与行为的现实成果加以对比和评价,来调节自己行为的过程。人能依照自我确立的内部标准来调节自己的行为。按照班杜拉的观点,自我具备提供参照机制的认知框架和知觉、评价及调节行为等能力。他认为人的行为不仅要受外在因素的影响,也受通过自我生成的内在因素的调节。自我调节由自我观察、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三个过程组成,经过上述三个过程,个体完成内在因素对行为的调节。
  
  榜样作用 :以身作则、作表率;行为上去做,教育的极致是行为的影响。

[筑基课2]心理学的三大流派之行为主义

4. 筑基课社会心理学第二讲:社会心理学概述

中原焦点解决团队高级五期 讲师第13期  贺变丽 坚持分享第1371天 2022—3—17
                                          
         孩子的模仿行为理论来源于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 
   
  
  第一单元:社会心理学定义和研究范围 
  
  
         一、社会心理学
  
 1.诞生标志:
  
 1)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社会心理学》
  
 2)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社会心理学导论》
  
 2.定义:
  
 1)F-H奥尔波特: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实验社会心理学奠基人。
  
 2)G-W奥尔波特:个体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的影响。
  
 3.社会行为:习得行为、亲社会行为、反社会行为、人际合作与竞争、群体的决策行为。勒温是社会心理学之父。
  
 公式B=f(P,E)
  
 B:行为  P:个体  E:个体所处的环境    f:函数关系
  
        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他所处的情境必须被看作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须从当时的环境去分析语言背后的心理含义,不要预设答案!比如:
  
 1)冬天能穿多少穿多少,夏天能穿多少穿多少。
  
 2)剩女产生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谁都看不上,二是谁都看不上。
  
 3)地铁里听到一个女孩大概是给男朋友打电话:“我已经到西直门了,你快出来往地铁站走。你如果到了,我还没到,你就等着吧。如果我到了,你还没到,你就等着吧。”
  
 4)单身者的来由:原来是喜欢一个人,现在是喜欢一个人。
  
 4.研究对象:
  
 1)个体:社会化、自我意识、社会知觉、态度、社会动机、社会学习等等。
  
 2)人际:人际沟通、人际关系、人际吸引
  
 3)群体
  
 4)社会
  
 第二单:元社会心理学简史
  
 一、霍兰德:三阶段理论
  
 1.启蒙期:哲学思辨阶段,人性(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
  
 2.形成期:经验描述阶段,观察,客观描述分析(麦独孤,本能论)
  
 3.确立期:实证分析阶段,描述→实证,定性→定量,理论→应用
  
 第三单元: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
  
 1.价值中立原则,完全中立很难,必要时需引导。
  
 2.系统性原则:动态原则、整体原则、关联原则、有序原则、反馈原则
  
 3.伦理原则:
  
 1)评估道德可接受性
  
 2)研究前说明研究计划主要部分,征得同意
  
 3)研究中采取保护措施
  
 4)被试有退出自由
  
 5.被试资料应加保密;发表需经同意
  
 6)不得确立工作以外的关系
  
 第四单元: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一、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社会学习论起源于行为主义
  
 1.简史:
  
 1)早期代表:巴夫洛夫,华生
  
 2)发展者:霍尔,斯金纳;
  
 3)班杜拉和沃尔特斯提出社会学习论
  
 2.学习的机制:
  
 1)联想:条件反射建立的基础
  
 2)强化:巩固联想,持续固定,正负强化、惩罚、消退
  
 3)模仿:儿童言语、步态、表情、行为方式获得基础。
  
  教育的极致是行为的影响 
                                          
 3.观察学习:
  
 注意:根据个体需要选择信息
  
 保持:记住要模仿的行为保持在头脑中作为标准
  
 动作再现:将记忆转化为自身行为
  
 动机:符合个体需要转化为动机,贯穿全过程。
  
 4.社会学习论的不足:
  
 1)社会学习论认为行为决定于过去的学习经验,比较忽视当时的情景等细节。
  
 2)社会学习论倾向于将行为归因于外在的情境,而忽视个体对当时情景的情绪状态和主观感受对行为的影响。
  
 3)社会学习论主要关注外在行为的解释,而忽视内在的心理过程的分析。
  
 5.社会交换论——行为互动本质
  
         主张从经济学投入与产出关系的视角研究社会行为的理论。重点强调:人们之间的互动是物质与非物质的一种交换。霍曼斯五命题(趋利避害): 成功,刺激,价值,剥夺——满足,侵犯——赞同,满足需求 
  
 布劳:互惠基础,自愿活动
  
 1)成功命题:
  
         个体的某种行为能得到相应奖赏,他就会重复这种行为;某一行为获得奖赏越多,重复行为的频率就越高。
  
 2)刺激命题:
  
         如果一个人在过去对某一种或一组刺激做出的某一行动获得了报酬,那么,当类似于过去的那种刺激再发生时,这个人就有可能做出与过去相同或类似的行动。
  
 3)价值命题:
  
        某种行为的结果对个体越有价值,他重复这种行为的能动性越高。
  
 4)剥夺——满足命题:
  
         是指个体或群体重复获得相同奖赏次数越多,则该奖赏个体的价值越小。
  
         剥夺是指某人在得到某一报酬后所经历时间的长度。
  
        满足是指一个人在刚刚过去时间里得到的报酬使他不再需要更多的酬赏(爱不宜太多)。
  
 5)侵犯——赞同命题:
  
         期待与需求不对等。个体行为没有得到期待的奖赏或受到出其所料的惩罚时,他可能产生愤怒情绪,从而出现侵犯行为,此时侵犯行为的结果对他更有价值;反之,如果个体行为得到、甚至超过预期的奖赏,或没有受到预期的处罚,他可能会高兴,就会采取赞同行为,赞同行为的结果对他来说也变得更有价值。
  
 6.符号互动论——行为活动中介
  
         美国学者詹姆斯和米德。基本假设:行为以意义为基础;意义源于互动;通过解释运用和修改意义。

5. 心理学四大流派的主要观点

心理学主要流派

心理学四大流派的主要观点

6. 心理学四大流派的主要观点

心理学主要流派

7. 目前心理学有哪些主要流派,非常想学习,都是什么观点呢?

构造主义
构造主义心理学派是心理学诞生以来第一个产生的心理学派。代表人物有冯特、铁钦纳等。冯特等人认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直接经验即意识的科学,用内省的方法分析人的意识内容,并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把人的经验(意识)分为感觉、意象和感情三种元素;内省指的是依靠被试对自己经验的观察和描述,了解人们的直接经验。简而言之,心理学研究的是被分成基本元素的意识,研究的不是意识整体。
机能主义
机能主义心理学派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杜威和安吉尔等人创立,该主义是作为构造主义的对立面提出来的。它也主张研究意识,但反对把意识看成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不把意识分析为感觉、情感等元素,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即研究的是“意识流”,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具有适应性的心理活动,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意识的作用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

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华生和斯金纳,该学派自成立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统治地位。被称为心理学第一势力。行为主义心理学主张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不是意识,应直接研究外显的行为,因为意识看不见、摸不到,具有主观性。把刺激——反应作为解释人行为的工具,通过人对刺激做出的外显行为,研究人的心理。研究方法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法,而不使用内省法。
该主义也有不足之处,过分强调用“刺激——反应”来解释人的外显行为,通过控制外界环境去塑造人的行为。“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无论他的祖先如何,我会把他塑造成任何我想要的人”华生的这句话能够很好地表明他的观点,忽略了遗传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同时也属于外铄论(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华生对小阿尔伯特的实验也违背了实验的伦理性原则。行为主义的兴起被称为心理学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革命”,也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或第一力量。
格式塔
格式塔心理学派也叫完形心理学,创始人是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格式塔”是德语“Gestalt”的音译,意思是“整体、完形”,该学派研究的也是意识,但反对构造主义将意识分析成各个元素,而是主张从整体上研究意识,认为整体不是部分之和,意识不等于感觉和情感元素的集合,整体是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苛勒通过“大猩猩摘香蕉实验”,从而提出了完形——顿悟说的学习理论;苛勒用“小鸡啄米实验”证明了关系转换的学习迁移理论。

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荣格和阿德勒也是代表人物。该主义研究的也是意识,他们将人的心理分为潜意识(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部分。意识指个人目前意识到的一切,能够被觉察到的心理活动;潜意识(无意识)包含人的本能冲动,以及出生以后被压抑的人的欲望,即指被压抑而不能通过回忆再召唤到意识中的一切,这通常是不为社会规范所容的欲望,无意识是精神分析学派重点研究的对象;前意识是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一种中间心理状态,指虽非目前意识到的但可以通过回忆而变为意识内容的一切。人的心理就好比是一座冰山,意识只是浮于表面的冰山一角,而冰山的大部分都是隐藏在水里的“无意识”。
弗洛伊德主张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层次构成;本我遵循的是快乐原则,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部分,与生俱来。构成本我的的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如饥、渴、性三者均属之。例如婴儿每感饥饿时即要求立刻喂奶。自我遵循的是现实原则,是个体出生后,在现实环境中由本我中分化发展而产生,学习到如何在现实中获得需求的满足。此外,自我介于本我与超我之间,对本我的冲动与超我的管制具有缓冲与调节的功能。超我遵循的是道德原则,是人格结构中居于管制地位的最高部分,是由于个体在生活中,接受社会文化道德规范的教养而逐渐形成的。因此,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从支配人性的原则看,支配超我的是完美原则。人格结构中的三个层次相互交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通常情况下,本我、自我和超我是处于协调和平衡状态的,从而保证了人格的正常发展。如果三者失调乃至破坏,就会产生心理障碍,危及人格的发展。
现代认知
现代认知学派,也称为信息加工心理,代表人物是奈瑟、皮亚杰。美国心理学家奈瑟《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认知心理学已成为一个独立的流派。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注意、知觉、学习、记忆和遗忘、思维语言等各方面。认知心理学把人看做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并以信息加工的观点,即从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发展了自己特有的一些研究方法,如计算机模拟。认知心理学强调意识在行为上的重要作用,强调意识的能动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主张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重视各心理过程的联系和相互制约。认知心理学的兴起被称为心理学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革命”。

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是罗杰斯、马斯洛。人本主义反对行为主义机械的环境决定论,又反对精神分析本能的生物决定论,强调的是“以人为本”,认为心理学应着重研究人的价值和人格发展,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现实问题,关心人的本性、潜能、尊严和价值。人本主义者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他们不是受无意识欲望的驱使。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人本主义心理学是独立于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理论的“第三势力”。
构造主义、机能主义、格式塔主义、精神分析主义、现代认知主义研究的都是意识,但研究的是意识的不同部分。构造主义研究意识元素;机能主义研究意识流;格式塔主义研究意识整体;精神分析主义研究无意识;现代认知主义研究意识的主观能动性。

目前心理学有哪些主要流派,非常想学习,都是什么观点呢?

8. 心理题。简单介绍现代心理学五大学派的创始人、主要观点和他们的代表人物,并尝试从这五个方面解释“上课

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以及其主要的观点
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有八个:构造心理学派、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皮亚杰心理学派、机能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认知心理学。下面将分别介绍各派及其主要观点。
一 、构造心理学派
构造心理学堪称是科学心理学派的第一学派,其奠基人是冯特。构造心理学认为心理学是一门经验的科学,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经验,包含感觉.意象.情感三种状态。感觉是知觉的要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而情感是情绪的元素。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这些元素构成的。研究方法上,倡导心理学的实验研究的方法,强调实验内省法。在他们看来心理学是研究的意识经验是与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对立的。直接经验,要了解它只有依靠实验者,对自己的经验的观察的描述,因而该学派有被称为“元素主义”。
二、行为主义心理学派
行为主义行为主义心理学派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华生于1913年创立的,简称行为主义。其根本的特点是排斥意识,反对传统意识心理学的内省的方法研究主观的意识行为主义大致分为三个间断:
(1) 早期的行为主义 主张放弃意识而改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研究对象,抛弃内省法而改以客观法作为心理学的研究法。其特征是客观主义,以刺激和反映的术语解释行为,强调联接学习,环境决定论。(2)新行为主义 新行为主义强调刺激与反映之间的中介变量,用语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对行为主义的内部动因进行推测,以操作主义观点结实中介变量。(3)新的新行为主义 新的新行为主义认为给予思维.认知等心理因素在行为调节中的作用以足够的重视,把认知,思维等心理因素看作积极主动的过程,强调研究方法的客观性。
三、皮亚杰心理学派
皮亚杰心理学派是西方心理学中独具特色的一个心理学理论流派。他从生物角度出发主张心理学应研究儿童的认知活动,并着力探索智慧的性质及其结构和机能。认为智慧的本质就是适应,而适应应该以来于有机体的同化与顺应两种机能的协调,使有机体与环境取得平衡,这就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的发展的逻辑它勾画了一副完整的而动的认知发展蓝图,对而动思维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
四、机能主义
它起源于美国.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是机能主义的先驱,他深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以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原理为基础,认为人就是认识社会中成长,所以主张心理学的目的不是为了要把心理分解为一些元素,而是应当研究人在适应环境中心理的机能作用。其在1890年发表的《心理学原理》一书中提出机能主义概念,他反对把意识分割为元素,认为意识是个整体,是一套连续不断的意识流。
其继承者杜威和安吉尔于20世纪处在芝加哥大学速立起了机能主义学派也称芝加哥学派这一学派主张心理学应该成为一门“有所为”的科学。以有目的的心理活动为研究对象,认为心理活动的研究在于获得,保持,组织和评价人的经验,以指导行动.这一学派主张应对注意,学习,智能等对人的适应行为有用的心理过程进行研究。
五、人本主义心理学
它是在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派。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等人.被称为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它主张心理学应关心人的价值和尊严,研究人的发展自身的潜能.它反对贬低人性,把人性和社会文化对立起来的弗洛伊德主义,也反对在实验室里用心理变量来预测行为和控制行为的行为主义。
他们强调心理学应当研究自我的主观意识,着重探讨个体的自我觉知和自我对事件的解释;认为,人应该在充分发展自我的潜力时,力争实现自我的各种需要,从而建立完善的自我,并追求建立理想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这一理论认为,人在争取需要的满足过程中,能产生人性的内在丰富感和幸福感,给人以最大的喜悦.这种主观的感受是对人的最高奖赏和鼓舞力量。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从探讨人的最高追求和人的价值的角度看,心理学应当改变对一般人或病态人的研究.还主张总结那些成功的自我实现者的人生道路.从而找到发挥人的创造性的动机,展现人的潜能的途径.
六、格式塔心理学
20世纪初(1912年)在德国出现了一个反对冯特构造主义的学派——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意指形态、整体,英译文采用configuration,中文译为“完形”。格式塔学派的代表人物为魏特墨、考夫卡和柯勒。
他们主张心理现象是一个整体,整体不决定于局部因素,因此反对冯特构造学派只强调分析的观点。魏特墨在观察物体运动中所进行的研究中,发现了“似动现象”,他把两条直线在一定时间内连续呈现可被知觉为一条线的运动现象作了格式塔的说明,认为这一现象给人的知觉,不能以孤立的两条线来解释,这个运动现象是一个完形。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外界物体在经验里被组织起来,被知觉为整体。例如,有一些并列的直线,其中排列紧密的被知觉为一组。这一现象被认为不决定于直线本身,而是决定于人脑对这些直线间的相互关系的组织力量。完形学派受当时物理学中“场”的理论的影响,认为人脑中有一磁场,是这个场的力量分布决定人的知觉;他们力图把心理现象还原为物理现象。
柯勒还把格式塔概念扩大到学习问题上,从事物的联系和整体观点研究动物的智慧。他从黑猩猩叠木箱取食物的现象中提出“顿悟说”,从动物迂回取食的实验来解释,认为取食的成功或顿悟的出现,是建立了新的完形;旧完形的破坏和新完形的出现,就是创造性思维。
七、精神分析学派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奥地利的精神病医生弗德洛伊。1895年,弗洛伊德和与他共同开办精神病诊所的布鲁伊尔著《癔病研究》一书出版,该书可作为精神分析学派建立的标志。1900年弗洛伊德著作《梦的解析》,1910年其作品《精神分析引论》的问世,加之他多年的精神病治疗的临床实践经验,逐渐形成了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体系。
潜意识概念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部分,是弗洛伊德学说的理论基础。弗洛伊德认为,人的行为导源于本能和原始冲动,特别是性冲动。人的某些本能和欲望由于某种原因或受社会习俗、道德、法律的约束而产生恐惧或忧虑时,这些欲望和冲动就被压抑到潜意识里去而不在人的意识里呈现。这就是导致精神疾患的原因。弗洛伊德在不同时期采用催眠疗法、宣泄疗法、梦的解释和自由联想法,引导病人回忆和说出自己的情况,当那些被压抑的体验和情绪说出来之后,紧张心情得到松缓,就达到了治疗的效果。这就是精神分析的来源。
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梦的学说、泛性论等,构成了精神分析的系统概念。弗洛伊德在后期,还提出了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以及人格形成的系统理论,从而形成了精神分析学说的完整体系。
其后发展起来的新精神分析学派修正了弗洛伊德学说。那些学者虽仍沿用潜意识、压抑精神决定论等概念,也继承了精神分析的一些治疗技术,如自由联想、释梦等,甚至也同意潜意识冲动决定人的行为的理论,但是他们更多地强调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对人的影响。
八、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向是在行为主义衰落,信息论、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过程中,于本世纪60年代末所写《认知心理学》一书,被看为是认知心理学建立的开端。司马贺和纽维尔在计算机与心理学的结合上做出了贡献。
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在于,人不是被动的刺激物接受者,人脑中进行着积极的、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这个加工过程就是认知过程。例如某种组合的线条,通过视觉系统把这一信息传递到脑,产生对组合线条的图式。同时还发动与此线条刺激有关的认知——比如说是一个几何图形或一个汉字。
认知心理学研究高级的心理过程,它在感觉登记的基础上,进行编码和译码,存贮和提取,也就是知觉、记忆、思维、推理、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等过程。